一斤之争,江苏游客在乌鲁木齐红山路遭遇石榴摊维吾尔族大叔的温馨误会

乌鲁木齐 更新于:2025-09-20 07:58
  • 拉瓦斯梅子
    “一斤”到底是一斤还是一公斤?
    昨天乌鲁木齐红山路上,一位江苏游客差点把维吾尔族大叔的石榴摊掀翻。

    游客指着秤:“我只要一斤,你给我整三个大石榴,坑我呢?”
    大叔急得飙维汉混合:“眼睛看!一公斤才这么点,哪多了?”
    围观路人一秒懂:又是“市斤vs公斤”的千年老坑。
    赶紧打圆场:“他要的是半公斤,您听成一公斤了。”
    大叔一拍脑门:“哦吼,半公斤就半公斤,别吼嘛。”
    江苏哥们这才想起来,新疆默认公斤,自己把“市斤”忘了,连声道歉。
    大叔没生气,反倒灵魂发问:“为啥公斤不到你们那去?”
    路人笑回:“他们爷爷的爷爷就用斤,咱们爷爷的爷爷就用公斤。”

    一句话把俩人都逗得直不起腰。
    其实这不是段子,是新疆日常。
    南疆北疆所有菜市场、水果摊、干果店,标价全是公斤。
    葡萄15块,指的是一公斤15;羊肉串8块,也是一公斤8串。
    第一次来的游客不做好功课,结账时心脏骤停是常态。
    怎么避免尴尬?三句话记死:
    1. 新疆买东西,直接把“斤”字吞回肚子,开口就说“我要半公斤”。
    2. 实在改不过来,直接问:“这是公斤还是市斤?”老板都会耐心答。
    3. 手机计算器常备,公斤价2市斤价,心里秒有数。

    有人吐槽:“就不能统一全国?”
    讲真,公斤是国际通用,新疆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全面切换。
    内地保留市斤,是习惯也是文化,谁也别嫌弃谁。
    就像豆腐脑咸甜之争,争到最后,不如各吃各的。
    那位江苏游客临走前买了大叔整整五公斤石榴,说回去分给同事当教材。
    大叔豪爽地多塞了一个:“记住,下次别吼,吼就涨价!”
    围观群众笑成一片,石榴籽红得像晚霞。
    所以,下次去新疆,别纠结“斤”还是“公斤”。
    记住一句万能:“我要半公斤,谢谢。”
    省下的尴尬,多出来的石榴,值。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