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
更新于:2025-09-02 14:34
-
法监
一次次微小的善行、一桩桩便捷暖心的服务,持续不断涵养着社区的文明底蕴。连日来,高新区(新市区)各街道、社区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志愿服务与邻里互助活动,展现出为民服务精准化、常态化的特点,不仅让“邻里温情”成为可感可触的现实,更让城市温度在寻常巷陌间悄然生长。爱心捐赠传温情 小善举汇聚大爱近日,喀什东路街道乌东站社区、友谊路街道迎宾路北社区开展“爱心一元捐”“爱心捐赠”等公益活动,吸引了数百名居民热情参与,现场爱心涌动,暖意融融。“爱心一元捐”活动中,辖区居民群众踊跃响应,纷纷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大家你捐一元、我捐两元,毫不犹豫地将手中的零钱投入捐款箱。钱数虽小,却蕴含着大大的能量,每一元钱都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温暖。与此同时,“爱心捐赠”区也堆满了居民们从家中带来的闲置物品。居民带来的整洁秋冬衣物、童鞋、书包、毛绒玩具等,经工作人员消毒整理后被打包整齐,将送往有需要的困难家庭。居民杨华带来了好几包孙子的旧衣服,她说:“这些衣服都还挺新的,孩子长得快穿不下了,扔了太可惜。能送给有需要的孩子,既环保又做了好事,心里特别踏实。”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当数“闲置交易跳蚤市场”。广场上,一个个由家庭自主设立的小摊位上,闲置物品琳琅满目,书籍、玩具、手工艺品、小家电等闲置物品找到了新的主人。小“摊主”们热情吆喝,认真讨价还价,不仅锻炼了沟通能力,更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了“变废为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6岁的张昊用自己的旧玩具换到了一本心仪的绘本,开心地说:“我的旧玩具别人喜欢,我也有了新书看,太开心了。”爱心在传递中增值,温暖在互动中延续。这些活动不仅为困难家庭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更在社区内播撒了公益与环保的种子,营造了和谐、互助、温暖的邻里氛围。“小市集”撬动“大治理” “微公益”汇聚“暖邻里”
河滩北路西社区居民正在体验肩颈按摩。
河滩北路西社区集市特价售卖公益田爱心蔬菜。近日,天津路街道河滩北路西社区在门前广场上演了一场烟火气与文明风交织、邻里情与公益心共鸣的暖心活动,以“公益+集市+治理”的创新模式,搭建起资源共享、爱心传递、邻里互动的综合平台。集市成了温暖与善意的“流量中心”。公益区内,剪刀翻飞间,理发师为32位银发长者送上清爽发型;仪器闪烁中,眼科医生为12个家庭带来安心诊疗。牙科讲座传递的健康知识与洗牙服务带来的贴心体验,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公益田”义卖摊前,承载着爱心的新鲜蔬菜迅速售罄,600元善款化为即将送达独居老人手中的温暖与问候。而置换区则上演着更多“分享让价值重生”的温馨故事。居民王莉莉用20本绘本为儿子换回5套拼图;居民李华与王颖因一盆盆栽结下友谊……在这里,交换的不仅是物品,更是故事、是温情、更是“远亲不如近邻”的真切诠释。“没想到集市这么实在。”带着孩子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康槿,看着孩子手中新换来的玩具,脸上洋溢着笑容说:“你看,孩子用旧玩具换了新宝贝,我还顺便咨询了牙医,特别方便。”一站式服务送上门 多元活动暖人心
泉州街社区小朋友正在科普大篷车体验科技魅力。
泉州街社区工作人员正向居民普及惠民政策。微风轻拂,银川路街道泉州街社区小广场上已是一片暖意融融,一场融合义诊、义剪、科普体验与政策宣传的综合惠民活动正在开展。活动通过资源整合与精准服务,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打通温暖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阿姨,您这颗牙平时要注意清洁,建议使用牙线……”牙科义诊区内,来自合作医疗机构的专家正耐心解答居民疑问。检查台前,居民们有序排队,享受着专业且免费的口腔健康服务。义剪区,志愿者理发师指尖翻飞,动作轻柔地为居民理发。刚理完发的崔萍对着镜子左看右看,脸上漾开笑意:“这手艺真好!我们年纪大了出门不便,社区把服务送到楼下,真贴心。”科普大篷车犹如一座“移动科技馆”。光学幻影、电磁感应、力学巧思……这些听起来高深的知识在互动展具上变得直观而有趣。孩子们屏息凝神地操作,大人们也忍不住上前一试。科学从未如此亲切,它从书本跳进生活,在一次次动手和惊叹中,悄悄播下热爱与创新的种子。穿梭于热闹场景中的,还有社区政策宣传人员的身影。他们将生硬的政策条款转化为易懂的“家常话”,围绕养老、医疗、就业等民生焦点问题,为居民提供面对面的解答和代办指导,让政策实现从“纸上学”到“指尖办”的转变,真正畅通了惠民服务的“末梢循环”。居民张菊兰说:“活动体验特别好,真的是服务到了我们心坎上。我检查了牙齿、理了发,还带着孙女学了科学知识,这样贴心的活动,我们打心眼里喜欢。”